耐摩擦色牢度测试方法对比分析
更新时间:2021-01-26 点击次数:624次
耐摩擦色牢度测试有几种不同的方法,一般情况下,试验标准的不同,测试方法就会有所不同。
本文根据耐摩擦色牢度的机理,分析比较了4种标准耐摩擦色牢度的测试方法及其差异,探讨了不同测试方法对耐摩擦色牢度测定结果的影响。
耐摩擦色牢度是指染色织物经受外界的作用而保持原来色泽或状态的能力。测试方法是用标准干态或湿态白布按规定条件与染色织物试样进行摩擦,根据白布上的沾色程度与标准灰色沾色样卡进行对照评定,即染料分子和有色纤维微粒子在外力的作用下通过界面接触向白布转移的程度。评定该染色织物的耐摩擦色牢度程度 (级数),以1级差,5级佳。
从测试过程可看出,染色织物的耐摩擦色牢度,反映的是染色织物上染料分子及其附着物(如:染色短纤维)在受到外力作用时,通过界面接触向测试用白布转移程度这一本质。
织物经过染色或印花工序后,染料虽然通过化学键或氢键、范德华力与纤维结合,但由于被测试的染色织物与测试用的白布之间染料分子存在浓度差异,染料分子有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转移的“动力”,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染料分子由于受到化学键、氢键、范德华力的束缚,转移量很少,不足以引起人的感觉(视觉);但如果受到一定的外力作用(如摩擦)时,染料分子转移的动能增大,足以克服染料与纤维的键能,使染色织物上染料分子向白布转移的量明显增多,使白布沾染上颜色。
通常情况下,同一被测试样的耐湿摩擦色牢度差于其耐干摩擦色牢度。原因在于一些水溶性染料或与水分子有一定亲和力的染料,它们与纤维的化学键合能会由于水的存在而降低,从而有利于染料分子的脱离和转移,造成“同一被测试样的耐湿摩擦色牢度差于其耐干摩擦色牢度”这一结果。经常对于同一块染色织物,其干摩擦色牢度可达4-5级,而湿摩擦色牢度达到2-3级也很难。
不同测试方法及结果的比较
耐摩擦色牢度是在摩擦色牢度测试仪上测试的。将标准摩擦白布(干态或湿态)固定在摩擦头上,在一定压力的作用下,对染色织物按规定的摩擦次数、摩擦动程操作。试样干后在标准光源下用标准沾色灰色样卡对摩擦白布的沾色程度进行评定。标准摩擦白布的类型、白布的含水率、测试时的温度、湿度、垂直压力、摩擦动程、摩擦方向、摩擦次数等测试参数对测试结果都有一定影响,对于同一试样,不同耐摩擦色牢度测试方法所得的数据会有0.5~1.0级之差。如果仅从测试结果(级数)看,除日本JIS标准所测得结果相对低0.5~1.0级外,其他3个标准测得的数据基本一致。若要判定纺织品耐摩擦色牢度是否合格,还要依据各国或贸易合同双方对耐摩擦色牢度的限定值。我国大部分服装产品标准规定,服装面料(一等品)的耐干摩擦色牢度一般应达到3-4级,耐湿摩擦色牢度应达到3级(深色产品可低半级);而对于出口产品,耐湿摩擦色牢度则一般要求达到3级以上。